下棋+拳击二合一:另类竞技崛起,还是资本流量在“割韭菜”?
- 2025-08-08 15:34:53
- 5
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场比赛:一边国际象棋,一边拳击?上一秒还在精心布局,紧接着就撤掉棋盘,戴上拳套,“直拳、勾拳、摆拳”轮番上阵。钟声一响,打得鼻青脸肿的选手又得回到棋盘,继续下一招。这不是段子,而是真实存在的“国际象棋拳击赛”(Chess‑boxing)。
事情要从这种运动的起源说起。最早它只是出现在漫画和行为艺术里——法国漫画家启发,后在德国地下车库露个脸。但如今,它已经成了一个拿到资本拥抱的全球赛事。截至目前,这项比赛在38个国家都有分支机构,连口号“战斗在擂台上,战争在棋盘上”都搞成了商标。
要说它有多火?2022年,美国网红主播路德维希自掏腰包,在洛杉矶办了场大型棋拳比赛。结果,现场吸引了超过1万名观众,直播平台同时在线人数更是达到惊人的31万人次,24小时后的回放量突破280万次。一夜之间,“国际象棋拳击”就从地下秀场跃进了大众视野,连当地主流媒体都闻风而动,专程赶到现场报道。
有了流量,资本也随之而来。现在伦敦、巴黎等城市的顶级体育馆都加入了棋拳赛的场地名单。法国甚至在2023年的国际象棋拳击世界锦标赛上拿到了9枚奖牌,选手数量在几年内翻了好几倍。英国更是把比赛直接搬进了酒吧,配上啤酒和摇滚乐,活脱脱一场体育版的狂欢节。
棋拳赛的支持者们高调宣称,这是人类史上最全能的比赛,因为它同时考验“脑力”和“拳头”——既要冷静理智地思考,也要冲动热血地出拳。这种戏剧化的反差,完美符合短视频时代观众快速消化刺激内容的需求。一时间,有人甚至半开玩笑地说:“奥运会选错项目了,真正能体现人类极限的运动,应该是国际象棋拳击!”
不过,这种新奇的运动也引来不少质疑声。棋坛人士批评它“太过噱头”,拳击业内人士更指出,频繁从激烈的肉搏迅速转到复杂的脑力运算,对大脑和神经系统来说是一场不小的折磨。有业内人士坦言:“刚从拳击台上下来的选手,又要马上冷静下来思考棋盘上的布局,这对大脑的负担有点太大了。”
面对争议,主办方也紧急调整规则:缩短拳击回合、引入脑震荡现场检查机制等。但这些细节措施,往往被现场的灯光和网络平台的疯狂叫好声所淹没。
从地下艺术到爆款赛事,“国际象棋拳击”似乎精准踩中了流量时代的每个热点:刺激的画面、情绪的快速转换、娱乐化的包装。但如果它想要走得更远,真正成为一种受人尊重的正规体育项目,或许还得回答清楚一个问题:这到底是项值得长期投入的竞技运动,还是仅仅是资本和流量的一场狂欢?
至少在现在看来,它依旧像是一场热闹的秀,而这场秀究竟能持续多久,可能就要交给时间来证明了。